校筛后视力异常怎么办?焦虑过后,家长应这样做!

2025-03-18

为响应教育部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及学生视力监测信息报送的相关通知要求,卧龙区正开展中小学生春季视力监测。近期,不少家长收到孩子的视力筛查报告,若初检提示 “疑似近视”“疑似近视和散光”,便会十分焦虑。

孩子视力异常究竟该如何正确应对?哪些数据需要重点关注?这份视力指南帮你抓住关键,科学解决孩子视力问题!


视力筛查报告怎么看?


常规的“校园视力筛查”项目相对简单,主要涵盖两个方面:视力检查与电脑验光。检查结束后,能获取两个关键数据:一是孩子的裸眼视力,如5.0或4.8 ;二是屈光度,即孩子可能存在的近视度数。


微信图片_20250324144221.jpg


裸眼视力:是指不戴眼镜所测得的视力。

屈光度:包括球镜度数、柱镜度数、柱镜度数轴位三部分内容。

球镜:近视或远视度数;用+”表示远视、“-”表示近视。

如:球镜-0.25是指近视25度;球镜+0.75是指远视75度。

柱镜:散光度数,数值越大散光度数越高。

如:柱镜-0.25,即指近视散光25度

轴向:是代表散光发生位置的一种专业表达方式,家长无需特别关注。

注意:有散光才有轴向,但轴向与散光度数的大小无关!

*大家看报告时重点关注球镜、柱镜度数!!


视力筛查结果异常如何应对?

筛查结果异常不一定意味着孩子真的近视或存在严重问题,若结果出现异常,家长应当:


1.及时复查

学校视力筛查往往受时间、场地与设备条件的限制,筛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孩子筛查时若处于眼疲劳、紧张状态,或者筛查环境的光线不佳,都可能影响视力和屈光数据的准确性。


要是孩子视力筛查结果异常,家长务必及时带孩子前往专业眼科医疗机构做详细检查,比如进行散瞳验光,测量眼轴长度,检测角膜曲率等,从而全面评估孩子的眼睛健康状况。



图片


2.确认原因 定期复查

视力异常可能是近视、远视、散光、弱视等问题,也可能是用眼疲劳导致的假性近视,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方案,家长请谨遵医嘱,定期带孩子复查


3.个性化干预

每个孩子的视力问题都有其独特性,医院能够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和治疗方案。对于近视孩子,医生会根据近视度数、进展速度等因素,给出佩戴离焦框架镜、角膜塑形镜,或者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建议,帮助控制近视进展。对于有散光的孩子,医生会根据散光度数和轴位,为其配制合适的散光矫正眼镜,以提高视力质量。此外,医生还会针对孩子的用眼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护视力。


图片


4.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屈光发育档案是儿童近视发生发展有效的监测工具,全面、标准、可靠地建立档案,可以为孩子的眼健康保驾护航。家长应每半年至一年为孩子做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建立孩子的屈光发育档案,每三个月到半年进行追踪、随访、复查,以期捕获孩子的眼轴发育趋势,并且及时进行近视防控方案的调整,为孩子的眼健康保驾护航。


校园视力筛查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儿童及时发现视力问题,不能等同于诊断。对于视力异常或可疑眼病者,请家长及时带孩子前往南阳视光眼科医院进一步复查确诊。筛查正常者的孩子家长应改变“重治轻防”的观念,继续关注孩子眼健康。原则上无论孩子的视力是否正常,都应该每三个月到半年去专业医疗机构做屈光发育的相关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分享
写下您的评论吧